诚信 卓越
创新 求真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029-88350041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泥石流灾害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04日
分享:

2024年7月下旬,受极端强降雨影响,陕西多地连续暴雨,遭受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宝鸡、商洛等地因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河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受损严重,最大24小时降水超过100年一遇标准。在抓紧防汛救灾、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展好灾后重建是一个紧迫课题。党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及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1 灾情现状条件概述

近日,有关部门7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639.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8人,紧急转移安置110.3万人次;倒塌房屋1.2万间,损坏房屋1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42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8.5亿元。

2 了解泥石流形成原因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同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3 泥石流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泥石流灾害测报系统,主要通过对降水、泥石流地声、泥位监测和泥石流次声波警报装置建设,建立起各沟谷的泥石流预警系统,用以作为泥石流预报和警报。泥石流预警报系统应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布局合理。

其次是建立生命线保障系统,包括通信系统、医疗系统、消防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粮食系统和供水系统。在城镇综合防灾救灾设施布局方面,需考虑救灾指挥部、社区救灾中心、储水设施、紧急设施、储备设施、指示设施、通信设施和收容设施等内容。

再次,在城镇空间布局中应当充分预留和重视抗灾防灾工程建设,守住城镇建设的底线。完善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建设泥石流景观廊道;加强防灾公园和避难空间建设,于城镇中心区、主干道一侧或人流较集中的场所建设城镇避难广场。对于山地小城镇来说,还可在镇区四周的安全地带选择部分农田预留为避难农田,或基于大型单位如机关、学校、大型企业的专用绿地开放的基础上建设,缓解镇区空间不足,并满足避难救援空间的需求。

4 基于山地小城镇特点的灾害防治策略

泥石流灾害为一种高复发的自然灾害,不同于地震等突发灾害,它通过生态治理、工程手段、预报预警等一系列措施,属于“可预防、可治理”的一类自然灾害,并且通过有效治理,可以大大减轻灾害的损害。

综合山地小城镇河网密布、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等特点,规划相应提出“治山、筑坝、理水、固绿”等四大综合防治的手段。第一是“治山”,通过“护坡+植被恢复”的方法,达到“稳”的效果,最大程度从源头上杜绝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再次发生。第二是“筑坝”,通过“梯级拦砂坝”的建设,阻截大量泥石流中的石块和泥沙,达到“拦”的效果,大大减少泥石流进入集镇区后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第三是“理水”,通过河道硬化、分段治理、截弯取直,达到“排”的效果,使泥石流能快速通过集镇区河道。其中,主河道线型设计做到截弯取直、线型平顺;排导槽,主要针对现有几条主要的冲沟,通过汇水面测算设计线型,控制泥石流流向。第四是“固绿”,采用生态防治的手法,巧妙运用植被,锚固整个生态基底,建立集镇区的绿地系统,达到“蓄”的效果。使泥石流在刚性防治的同时,留有一定的容余。

除了以上的防治措施以外,还需要促进流域环境与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的高度契合,系统地解决泥石流灾害问题,进行流域汇水分析,识别雨洪频发高风险区域,梳理不宜建设的极高敏感性区,建构城市雨洪廊道体系,形成基于山地小城镇的防灾策略。需要预留水域两侧敏感性极高的生态范围,规划形成公园廊道等城市雨洪廊道,最大限度地为雨洪的排泄提供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城区,需要加速高密度中心区滞留雨水的排放;预留孕灾敏感性的自然山林形成地灾生态廊道,减少雨洪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从流域生态视角形成调蓄城市雨洪的整体格局,降低雨洪因子对孕灾环境的影响,减少雨洪成灾。

在城镇规划中,着力加强疏散和避难通道规划。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将城镇主要对外交通路线及其与主要物资仓库或临时物资发放点之间的联系道路作为外来物资运输通道,以保证外援物资或人员迅速、安全地到达灾区。加强城镇内部避难疏散通道建设,以城镇总体规划的道路网为依托,逐步建设完善的疏散道路系统。

5 结语

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多措并举加快灾后重建,是尽可能减小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必需,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重建人民群众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尤其需要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山地小城镇规划首要保证的是城市安全,在安全和生态的基础上谋求未来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构建生态安全城镇的目标。因此,如何处理好自然灾害发生的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广大灾害多发的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规划问题,还需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中策
中策简介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39号荣禾云图中心16层

3022459756  zhongce1999@163.com

029-88350041 13709190222

二维码
中策资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0-202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zcgis.com zcgi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3004573号 技术支持:方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