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卓越
创新 求真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029-88350041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关于运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分享:

前言

在新发展阶段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域”实施的重要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在推动项目实施和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

 

一、政策背景

2024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457号),要求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破解资金瓶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地整治领域的支持力度。

2025年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国开行)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农发行单列1600亿元专项额度,重点投向农用地提质(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增效(如城中村改造)和生态修复三大领域国开行则通过“55311”专项工程,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含土地整治)纳入五大基建领域,提供超长期信贷支持陕西省等地方政府联合银行出台专项政策,明确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生态修复类项目的优先支持地位。

二、核心优势

(一)资金供给,精准匹配项目核心需求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生态修复、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环节,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直接经济效益低的特点。而政策性银行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支撑力量,其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资金供给的精准匹配上。针对整治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直接收益低的特点,政策性银行能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覆盖项目全流程需求,还可设计灵活还款机制,缓解地方短期偿债压力,有效弥补商业银行信贷逻辑与项目需求的错配问题。

(二)政策协同,战略导向更契合

政策性银行在政策协同与风险承受上展现出独特价值。一方面,其业务定位与国家战略深度绑定,能衔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方向,协助地方打通跨部门审批环节,保障项目贴合国家目标推进;另一方面,凭借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创新的风险共担模式,可覆盖大量公益性、收益不确定的项目,填补市场化金融机构不愿介入的空白,为生态脆弱区修复、农村基建完善等项目提供保障。

三、存在问题

尽管政策性银行凭借资金、政策等优势,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实践过程中,受项目特性、外部环境、自身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对整治项目的推进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一)项目收益评估难,资金回收风险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收益具有间接性、长期性、不确定性三大特征,这给政策性银行的收益评估和资金回收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项目的核心收益多来自土地指标交易、生态补偿、乡村产业增值等,但这些收益的实现高度依赖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而产业收益如乡村产业培育(如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需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产生稳定收益,且受自然灾害、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收益稳定性极差。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目前缺乏针对这类项目的收益评估体系,多数时候仍沿用传统基建项目的评估逻辑,难以准确测算项目的长期社会、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收益的比例,导致部分项目出现评估收益与实际收益偏差大的情况,进而增加资金回收风险。

(二)协同机制不健全,项目推进效率低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常涉及跨部门“政--银”多方协作,政策性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缺乏对地方政府的协调权限,难以推动方达成一致,导致项目陷入拉锯战,严重延误项目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短期政绩诉求与企业的长期收益诉求冲突地方政府往往希望快速完成土地平整、生态景观建设等可视化成果,以匹配短期政绩目标企业投资方更关注整治后土地的产业适配性,需长期投入培育收益。另一方面,当项目遇到跨部门、跨主体分歧时,需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临时召集会议,无明确协作流程,政策性银行只能反复上门沟通。

(三)专业能力与项目需求不匹配,融智服务深度不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技术、产业导入运营等多领域专业知识,虽然政策性银行提出融资+融智一体化服务,但当前其专业能力仍难以满足项目的复杂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政策性银行现有团队以金融、信贷人才为主,缺乏熟悉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协助地方政府制定整治方案时,往往只能依赖第三方机构,自身难以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独立判断,导致部分项目出现规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二是融智服务缺乏针对性,目前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融智”支持多为通用模板(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未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进行个性化设计。

结语

运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参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本质是国家战略、市场需求、银行职能三者的协同共振。其核心任务成为撬动多元主体参与的支点”,既让政府的政策目标落地,也让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更让自身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这项工程从政府主导走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综合目标。


关于中策
中策简介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39号荣禾云图中心16层

3022459756  zhongce1999@163.com

029-88350041 13709190222

二维码
中策资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0-202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zcgis.com zcgi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3004573号 技术支持:方南科技